威斯尼斯人5158cc(澳门)合作伙伴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学生园地
学生风采
院友风采
 
首页
>> 学生园地 >> 学生风采
学生风采  
13汉语言1班刘兆阳荷兰莱顿大学留学心得
发布日期:2016-01-09浏览次数:字号:[ ]

  我在荷兰的留学生活已差不多过去了一半。这四个月里,我收获了不少经历,能分享的实在很多。倘若一点一滴都予以记述,怕不是篇幅过长,就是时间拖沓。所以这次就简单谈一谈与自己生活交集最多的城市和大学。

  我在莱顿大学学习,居住在莱顿。大学的声誉并不是这个城市唯一的亮点。许多人视莱顿为典型的大学城,我更愿意把它看作一个传统而不失特色的小城。传统,缘于它的建筑古朴,它的河道遍布,它缓慢闲适的生活节奏;特色,包含了它的传统,以及大学、植物园、博物馆为其增添的学术氛围和历史积淀。同样坐落在南荷兰省的海牙与鹿特丹,与莱顿相比就显得大气、现代得多。依稀记得出国之前,借着谷歌地图在脑海里构建的莱顿,与到达一周后所阅历的真正的莱顿,有着很大的差别,后者比前者传统得多,也小得多。用本地人的话说,只要你身处莱顿,任何一个属于这个城市的地方对于你而言都不能算远。这个说法当然有些夸张。然而事实上,只要你有一台脚踏车,你确实不会因为距离而拒绝去莱顿的任意一个角落。

  不得不承认,莱顿和莱顿大学是相辅相成的。莱顿本身的宜居指数很高,因为有了大学,也非常适合学生的生活。从而你会发现,老年人和大学生是这个城市的两大主要人群。莱顿大学因为这个城市而具有了独特的气质,也享有城市提供的各种资源。莱顿只有一个莱顿大学,不像我们一条学院路就有那么多所高校。正因为如此,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可以紧密交融,而不会被局限在被围墙割据的“校园”之中。

  莱顿大学是一所学风浓厚的综合性大学。悠久的历史并没有让这所大学显得古板严肃,充满了各种仪式、戒规。开放与多元才是它留给我的较为深刻的印象。

  莱顿大学有一个国际学生会,专门为各国留学生提供各种活动及服务。其中每学期的迎新周要算规模最大的活动了。所有报名参加的留学生被分成小组,每个组会有两位本地学生担任向导。在一周的时间里,大行程是固定的,包括听开学讲座(跟我们的形式类似,但内容有趣得多),参观大学校园、博物馆,游览莱顿城等等。相比这些比较刻板的活动,聚餐、派对就自由多了。此外,每个组还可以通过完成特定的任务目标获得分数,在活动最后一天会排列名次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在我眼里,整个活动融合了吃喝玩乐、交友、竞赛、学习等多种功能,非常有效地实现了留学生之间以及留学生与本地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同时在较短的时间里引导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了解并融入莱顿大学、莱顿乃至荷兰的文化氛围与生活。

    北语作为一个留学生聚集地,亟需类似形式的活动。在北语生活、学习了两年,我徒闻小联合国的美名,徒见校园里来自世界各地的面孔,却很少真正感受到与留学生们的联系。坦白说,我认为北语的中国学生和留学生很大程度上还是处在两个世界里。像中外新生才艺大赛、国际文化节这样的活动,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沟通作用,但无论从形式还是效果上都还是太局限了。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

    莱顿大学的开放与多元还体现在学科的多样性。我所在的人文学院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最接地气的荷兰研究,到看似差异最大的汉学研究,这个学院容纳了各式各样的人文学科。我自己在本学期选择的课程,包括一门西方文学通识、一门博物馆学、一门哲学,也同样体现了这种多样性。另外,一些学科所涉及的领域跨度很大。我曾认识几位本地的学生,他们学的是所谓“艺术治疗”,一门介于艺术、医学和心理学之间的学科。这种学科的融合,本身就是一种活力,而同时又能不断创造新的活力。

  至于具体的授课、学习情况,因课程而异。我选择的三门课都是以讲座为主要形式,跟我们的“大讲堂”差不多。大阶梯教室,教授一人在讲台上口述,辅以幻灯片。在座的学生据我观察,认真听讲的占了多数,但也有自顾自刷手机、电脑的,还有疯狂做笔记,实则只是在抄写或听写的……总的来说我对这种讲座形式并没有多少好感。出国前预想能体验到的小组讨论、小规模授课,这学期也没能实现。然而,授课的内容对我的冲击还是很大的,不仅仅是因为都是新知识,更主要的是其中所包含的批判性思维、多重分析视角。尤其是博物馆学这门课,体现了欧美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的先进思维,让我获益匪浅。

  对于出国留学,起初我与许多同学一样,担心语言交流上的问题。荷兰人使用最多的当然是荷兰语,但他们的英文水平一点都不差。所以,到达荷兰一周后,日常生活的英语交流基本不成问题。但在学习上,我自觉英语水平有限,还是感受到不小的压力。留学生在莱顿大学可供选择的课程都是英语授课,教授讲课也基本上流利清晰,不会出现很重的口音。但想要使听课效率达到百分百也并非易事,一方面复杂的内容会听不懂,另一方面长时间单向输出的讲课会让人走神。课外的阅读资料更是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从以往只是做做英语阅读题,至多读读英文小说,到直面学术论文、理论书籍,这个跨度还是不小的。考过托福雅思,甚至是拿到高分,都不意味着留学学习能得心应手。可能只有真正身临其境,才能明白怎样的英语水平能够应对自如。

  琐碎的事不愿多提,只希望余下的留学生活能更精彩,也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学有所获。

  Carpe diem.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